蒙古櫟
蒙古櫟(學(xué)名: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屬殼斗科、櫟屬,落葉喬木,高達(dá)30 米,樹皮灰褐色,深縱裂。樹冠卵圓形。單葉互生、葉片倒卵形,葉波狀齒緣,葉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花單性,雌雄同株,堅果卵形或橢圓形,種子具肉質(zhì)子葉。是國家二級珍貴樹種,也是我國東北林區(qū)中主要的次生林樹種。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各地,華中地區(qū)亦少量分布。在俄羅斯、日本、蒙古國及朝鮮半島也有分布。
蒙古櫟又稱柞樹或橡子樹,是東北山林中最常見的樹種之一。東北有句古話“一楸二柞三曲柳”。為實(shí)木家具的檔次分類,意思是選購或打制家具,楸木為首選,其次為柞木,再次才是水曲柳。由此可見,柞木是東北珍貴木材之一。

在東北,柞樹分好幾種,除了蒙古櫟,還有遼東櫟,桷斗櫟,栓皮櫟,麻櫟,它們同屬殼斗科麻櫟屬,不過在東北只要提到柞樹,一般專指蒙古櫟,如果再往大了說,這些殼斗科麻櫟屬植物有一個世界通用的大名——橡樹。橡樹解釋起來挺麻煩,也挺繞,整不好我沒寫明白還把大伙繞糊涂了,在此不妨來個偷工減料,記住最關(guān)鍵的一點(diǎn)就行了:所有結(jié)的果實(shí)叫橡子的樹,都可以稱之為橡樹。柞樹是橡樹,但橡樹不一定是柞樹。上世紀(jì)70 年代末,羅馬尼亞經(jīng)典二戰(zhàn)影片《橡樹十萬火急》在中國上映,人們才有了“橡樹”這個概念,但多數(shù)人以為橡樹只是歐洲特有的樹種,在我們這里根本無法生長。而且還有一個更可笑的現(xiàn)象,很多人認(rèn)識加工以后的柞木,而不知蒙古櫟為何物。
下一篇:蒙古櫟別名:橡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