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楸
鵝掌楸,又名馬褂樹,因葉片形似馬褂而得名。
生于海拔900-1 000米的山地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校園分布:木通橋附近有栽培

形態:
枝:喬木,高達40米,胸徑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
葉:葉馬褂狀,長4-12(18)厘米,近基部每邊具1側裂片,先端具2淺裂,下面蒼白色,葉柄長4-8(-16)厘米。
花:花杯狀,花被片9,外輪3片綠色,萼片狀,向外彎垂,內兩輪6片、直立,花瓣狀、倒卵形,長3-4厘米,綠色,具黃色縱條紋,花藥長10-16毫米,花絲長5-6毫米,花期時雌蕊群超出花被之上,心皮黃綠色。
果:聚合果長7-9厘米,具翅的小堅果長約6毫米,頂端鈍或鈍尖,具種子1-2顆。
花期5月,果期9-10月。
鵝掌楸為古老的遺植物,在日本、格陵蘭、意大利和法國的白堊紀地層中均發現化石,到新生代第三紀本屬尚有10余種,廣布于北半球溫帶地區,到第四紀冰期才大部分絕滅,現僅殘存鵝掌揪和北美鵝掌楸兩種,成為東亞與北美洲際間斷分布的典型實例,對古植物學系統學有重要科研價值。
鵝掌楸樹形羰正雄偉,葉形奇特石雅,花大而美麗,為世界珍貴樹種之一,17世紀從北美引中到英國,其黃色花朵形似杯狀的郁金香,故歐洲人稱之為“郁金香樹”,是城市中極佳的行道樹、庭蔭樹種,無論叢植、列植或片植于草坪、公園入口處,均有獨特的景觀效果,對有害氣體的抵抗性較強,也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樹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