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槐整形修剪
金枝槐不僅具有四季景觀賞價值,且因生態學特性使其在和其他樹種混交中提高群體的穩定性和良好的成景作用。在景觀配置上既可做主要樹種又可做混交樹種,適用孤植、叢植、群植等各種方式種植效果的景觀配置。在湖濱堤岸與各種花木相搭配,使湖光倒影更顯燦爛美觀。
金枝槐
1、生長特性
金枝槐是近年新育的槐樹品種,又稱黃金槐、金絲槐。園林中栽植的金枝槐是以國槐為砧木進行高位或低位嫁接后獲得的單株,砧木和接穗之間的嫁接親和力強,嫁接口愈合良好,接穗生長健壯。它衍承了國槐樹的生長特性,壽命長、適應性廣,具有生態上的寬幅性。

金枝槐枝皮光滑,冠形自然開張,樹態挺拔,枝繁葉茂,生長季中枝條呈淡綠黃色,入冬后漸轉黃色和金黃色,冬季枝條顏色艷麗,獨具風格,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2、枝芽特性
與國槐相同,金枝槐的芽主要是花芽和葉芽。枝條上的側芽為葉芽,芽的外觀形態不明顯,葉柄脫落后僅可以看到一個凹陷,芽位于其中。
金枝槐萌芽率和成枝力較弱,自然生長條件下先端可萌生2~3個生長勢力均等的枝條,其下的芽子不萌發成為隱芽,這段枝條便成為光禿帶(隱芽帶),受刺激后這些芽可以萌發,可利用其更新復壯。
生長旺盛的外圍枝生長季節具有多次生長的習性,秋梢常形成扭曲狀的尾枝,而且節間甚短,其上著生的芽子密集,第二年可萌發著生密擠的新枝,影響美觀,這類秋枝一般要在修剪中截掉。
3、整形修剪
1.樹形
金枝槐的樹形以開心形或延遲開心形為主。現階段綠地中的金枝槐大部分是嫁接3~4年生的樹,骨干枝的形成絕大多數是在接穗位置上發展起來的,一般為4~5個,但側枝則無明顯的規律。因此整形中要注意選留和配備側枝。選留的側枝以背斜側為好,第一側枝距離嫁接口要在60cm以上,不要太近,防止成型后基部堆積的大枝過多過密。隨著樹冠的擴大,繼續在第一側枝的對面選擇第二側枝,定型以后就可以逐年減少修剪量,轉為重點調節枝條密集度。
2.修剪
為保持效果,快速擴大樹冠,修剪要以“輕打、中疏”為主要方法。“輕打”指的是對骨干枝頭只去扭曲或分叉的秋梢,不必采用在“春梢健壯芽處短剪”的常用方法,這樣對加速擴大樹冠有利。“中疏”指的是采用中等的疏枝量,通常在嫁接口附近除了抽生一個主枝外還會有3~4個斜生或彎曲下垂的輔養枝,這些枝是疏除的主要對象,修剪要掌握“逢三疏一、逢四疏二、先疏直立、平斜緩留”。切忌疏枝過猛,更忌清膛剶枝。以上方法在定植之后的3~4年內進行,同時要按“逢三疏一,逢四疏二”的原則適當疏間外圍密集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