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奇石應該如何保養(yǎng)呢?
一塊奇石用水養(yǎng),還是用油養(yǎng),主要看石種與石質。比如黃河畫面石,需要水的浸潤才能讓畫面更清晰、更有韻味。而黃蠟石和豬肉石等蠟質感、肉質感突出的石頭,則需要用油養(yǎng),以保持表面的光彩與質地的瑩潤。臺灣故宮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肉形石”,每展出一段時間,就需要用油細致保養(yǎng),至今依然保持數(shù)百年前瑩潤亮澤。


奇石的價值高低與其出土流傳年份極有關系,時間愈久,石頭的色澤愈古樸歸真,石體也愈會發(fā)出成熟的幽光,這種難以確切言傳的石表形象,行話稱作包漿。包漿愈凝重愈好。包漿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在于長時期的輾轉流傳,但與藏主的關心愛護也很有關系。俗話說:養(yǎng)石即養(yǎng)心。有的藏石家喜歡將質優(yōu)膚細形美的奇石置于茶桌書案,在喝茶聊天或閱報看電視時以雙手撫摩,使手氣、手潤通過毛細作用滲入石膚、石體,久而久之,包漿漸起,令人愈加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