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欒樹
欒樹在古代叫“大夫樹”,班固的《白虎通德論》一書,上曰:“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意思是說,古時從皇帝到普通老百姓的墓葬按周禮共分為五等,墳頭分別栽種不同的樹以彰顯身份。士大夫可栽欒樹,因此此樹又得“大夫樹”之別名。

欒樹花期很短,一邊開一邊落,鴻聲的小區周邊,錫梅路上,濕地公園,站在一棵棵高大的欒樹下,不必等下雨,只需風吹過,金色的花便如雨一般紛紛擾擾而下。
真是抬頭見花,低頭也見花。
抬頭見的花,是開在枝頭大簇大簇的繁盛,低頭見的花,是落在地上草叢里一朵一朵細小的孤單。一朵花如同一個人,無論盛開與調零,生與死,都是逃不過的命運。
花一落,果實很快就會結上了,深紅淺紅的蒴果像一串串五彩的響鈴,擠擠挨挨掛滿樹枝頂因此又名“燈籠樹”,果實的觀賞期很長,可以從秋天一直掛到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