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臺樹介紹
燈臺樹為落葉喬木,高6~15m,樹皮暗灰色或帶黃灰色,光滑。幼枝紫紅色,疏被短柔毛,后漸無毛,具橢圓形皮孔。單葉互生,葉片紙質,闊卵形、闊橢圓狀卵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4~13cm,寬3.5~9cm,先端突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全緣,葉面黃綠色,近無毛,背面淡灰綠色。

燈臺樹喜溫暖氣候及半蔭環境,適應性強,耐寒、耐熱、生長快。宜在肥沃、濕潤及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定植或移栽宜于早春萌動前或秋季落葉后進行。種植穴內施適量基肥,栽后澆足定根水。生長期要保持土壤濕潤,2~3年施肥一次。由于自然生長樹形優美,一般不需要整形修剪。病蟲害少,管理簡單、粗放。樹枝層層平展,形如登臺,枝暗紫紅色。

燈臺樹的根、葉、樹皮均含有生物堿,有毒,入藥具有鎮靜、消炎止痛、化痰等功效。在我國民間,樹皮可用來治頭痛、傷風、百日咳、支氣管炎、妊娠嘔吐、潰瘍出血等。燈臺樹的木材黃白色或黃褐白色,心材和邊心區別不明顯,有光澤,紋理直而堅硬,細致均勻,易干燥,不耐腐,易切削,車旋性好,可供建筑家具、玩具、雕刻、鉛筆桿、車廂、農具及制膠合板等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