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絲海棠的由來
垂絲海棠原產于我國西南、中南、華東等地,以四川最多。樹高3-5米,樹姿婆娑,樹冠疏散,幼枝紫紅色,葉卵形或橢圓形,有光澤,常帶紫暈,葉緣有小齒,葉柄較短。
垂絲海棠從南到北先后于2月下旬至4月上旬花葉同放,房傘花序常4-7朵一簇,花梗長5厘米左右,花蕾嫣紅向上生長,開放時則下垂,多半重瓣,亦有單瓣,花絲長而下垂,所以叫做垂絲海棠。

垂絲海棠土壤要求不嚴,微酸或微堿性土壤均可成長,但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略帶粘質的生長更好。

垂絲海棠性喜陽光,不耐陰,愛溫暖濕潤環(huán)境,適生于陽光充足、背風之處。

垂絲海棠在生長季節(jié)要有充足的水分供應,以不積水為準。春、夏應多澆水,夏季高溫時早晚各澆一次水;梅雨期間及遇到久雨不晴要注意排水,防止盆內積水爛根;秋季減少澆水量,抑制生長,有利于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