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的種植價值 臭椿的育苗方法和養護管理
臭椿因樹皮及枝葉有一種苦澀的味道、小葉基部的腺齒揮宣布特別的臭味而得名,又稱椿樹、樗樹,屬苦木科臭椿屬。在我國散布廣泛,是黃土丘陵溝壑區、輕鹽堿地營建水土堅持林的首要樹種,它成長活絡,習氣性強、容易繁殖,病蟲害少,原料優良,用處廣泛,一起耐干旱、瘠薄,是黃土高原、石質山地的造林前鋒樹種。

1.形狀特征
臭椿是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至黑灰色,滑潤或淺裂。小枝粗大健旺,缺頂芽,葉痕大而倒卵形,內具9條維管束痕。奇數羽狀復葉,小葉13~25 個,卵狀披針形,長4~15cm,先端漸長尖,基部具1~2 對粗齒,齒端有臭腺點,中上部全緣。花雜性異株,成頂生圓錐花序。翅果,扁平,紡錘形。花期4~5 月,9~10 月果老到。
2.生物學特征
臭椿為深根性樹種,主根明顯,側根興隆,主側根構成巨大根系,很耐干旱、瘠薄,當土壤水分缺少時以落葉相習氣,遇陰雨又能長出新葉。臭椿對氣候條件要求不高,身手不良氣候。在年降水量400~1400 mm,平均氣溫2~18℃的條件下均可正常成長,對極點溫度的耐性很強,在肯定低溫-35℃、肯定高溫47℃的情況下很少受害。臭椿喜光照,在次生林或混交林中臭椿均居于林冠上層。極耐干旱,喜濕潤,但不耐水淹,習氣性很強,身手鹽堿和瘠薄,對微酸性、中性和石灰質土壤都能習氣,在各類土壤均能正常成長,且抗污染力強,對煙塵及二氧化硫等抗性較強。

3.育苗方法
1)采種 選擇20年生以上健旺母樹采種。翅果9~10月老到,老到后的種子易掉落,可于冬閑時采下果穗曬干揚凈儲藏。一般帶翅種子純度為65%~85%,千粒重 32g,約3.3~3.5萬粒種子/kg,發芽率80%左右。種子干藏,發芽力雖可堅持2年,但到第2年就活絡減弱。
2)育苗 667m2用種子3.5~5kg,用干籽和催芽后耕種均可。4月中下旬耕種。播前用30~40℃溫水浸泡1晝夜,撈出后像發豆芽的辦法,在溫暖向陽處蓋草簾催芽,每天用水沖1~2 次,春天一般催芽10天左右,種子有30%~40%露白時即可耕種。因臭椿麥苗對晚霜為害敏感,故春播不宜過早,以免出土苗木遭受霜凍死。育苗選用床式和大田式均可,具體辦法:施足底肥,耕翻一遍,開溝條播,行距30cm ,覆土1.5~2cm。667m2耕種量4kg。苗高10cm 時,苗木過密處,適當間苗。苗出齊至7月底加強中耕除草,追肥1~2 次。7月下旬,結合畢竟一次追肥,開溝施入草木灰,促進苗木木質化。667m2產苗量12000株。麥苗主根興隆,側根纖細,可于6月中下旬在土深 15cm 以下進行截根,促進側根發育。麥苗忌水濕,旱季忌水濕,旱季注意排澇。1 年生苗高約60~100cm ,即可出圃造林。2年生出圃壯苗高1.5m以上,地徑1.5cm 以上。行道樹及工礦區防煙造林,最好移植1次,用高約1.5m的2 年生大苗栽植。臭椿根蘗性強,也可用分根、分孽等辦法繁殖。

4.造林技能
臭椿冬春兩季均可栽植,春季栽苗易早栽,關鍵是掌握“當令”和“深栽”。在苗干上部壯芽膨大呈球狀時栽植成活率最高,栽植時要做到穴大、深栽、踩實、少露頭。春季截干造林需早栽和深栽,截干高度可在根頸以上5~10cm ,栽后培土保墑,有利新芽的萌生。造林株行距1~1.5m×2m,667m2造林333~222 株。一般石質山地、黃土丘陵,結合水土堅持整成水平溝、魚鱗坑等。
5.養護管理
造林后2~3 年內加強養護管理,第2~3年,每年平茬1次。第3年平茬后,5 月上旬摘芽,選留1個健旺頂芽,培育無節良材,當年高成長可達1.5~2.7m。以后,每年接連用摘芽法撫育,待主干成長高度到達培育要求時,中止摘芽,克制高成長,促進直徑成長。風口處主干不宜留得過高。

6.病蟲害防治
臭椿葉點霉病和白粉病是首要損害葉部的病害,要及早發現及時防治。臭椿溝眶象、斑衣蠟蟬、樗蠶蛾、臭椿皮燈蛾、椿大象甲等是損害臭椿的首要害蟲,對斑衣蠟蟬、樗蠶蛾、臭椿皮燈蛾、椿大象甲,可在幼蟲或若蟲期噴25%滅幼脲3號1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進行防治。臭椿溝眶象又叫椿小象,是專門損害臭椿的一種枝干害蟲,防治上一是嚴把檢疫關,防止其傳達延伸;二是加強監測,當令防治,可選用螺絲刀擠殺剛開始活動的幼蟲、打孔注藥、人工捕殺、仿生劑防治等辦法;三是保護天敵啄木鳥,發揮生物控制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