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鑲玉竹如何培育 金鑲玉竹培育方法
金鑲玉竹又叫金鑲碧嵌竹、黃金間碧玉竹,是禾本科剛竹屬黃槽竹的一個培育變形種。稈高4~10m,大部分竹稈下部呈“之”字形曲折;新竹稈為嫩黃色,后漸為金黃色,各節分枝處溝槽為碧綠色,有的竹鞭也有綠色縱條紋,葉綠色,少量葉有黃白色彩條。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下莖單軸型,竹稈散生。繁殖快,適應性強,能在-20℃低溫環境條件下成長。

1.培育
金鑲玉竹發鞭、出筍能力強,適應性廣,培育簡單、成林快。筍期4月,每年的6~7月長成新竹,8~10月竹鞭孕筍,11月至翌年2月成長緩慢。因此,除4月出筍期間外,其他時刻均可選用母竹移植法育苗。
園地挑選
要求挑選肥美濕潤、排水超卓的沙壤土;交通便當、水源足夠,便于灌溉、運送,坡勢平坦、土層深重的當地。
母竹挑選與挖運
金鑲玉竹歸于中小型散生竹種,在造林和造景時應挑選2~3年生、成長強健、分枝習性低、稈徑較小、枝葉茂盛、無病蟲害的母竹。
挖取母竹應留來鞭10cm和去鞭15cm、直徑30~35cm左右的土球。取竹時不要搖晃竹稈,防止損害鞭系上的“螺絲釘”。因為單個較矮小,園林造景時為了不影響賞識效果,一般不去梢,但應去除2/3的竹葉。母竹在長距離運送進程頂用草繩、包裝袋包扎好土球,用稻草或篷布掩蓋,并當令噴水保濕。
注意要點
一般以竹筍出土前一個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便可移竹育苗。
先收拾圃地,按照1m×1.2m的栽植密度,開溝挖穴,穴底要平,溝底施腐熟廄肥及肥土。穴的標準為50cm×50cm×60cm,植竹時留心輕放,填土時細心輕壓,澆足定根水。在竹筍周邊蓋雜草或竹葉,以減少地上水分蒸騰。2~3年新竹便可出圃。

2.栽植
栽植時間
一般新年前后(冬天和早春)是較好的栽植時節,如遇早春低溫或結冰氣候,可推遲到3月份栽植。如因園林工程建造需求,可在雨量充分的夏季,挑選雨前栽植,成活率也較高。
竹苗要求
與母竹挑選與挖運相同。
土壤與整地
金鑲玉竹喜向陽背風、土層深重、肥美、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超卓的酸性壤土,pH.值為4.5~7比較適宜。如遇堿性土壤或修建廢物較厚的當地,應對造林地進行土壤改良,對造景地進行恰當的整理并加蓋一層黃土即可。
深翻土壤,鏟除雜物,平坦土地。栽植穴的大小視母竹土球大小而定,一般挖穴標準為穴40cm×40cm×60cm。
栽植密度
山地造林按照3m×3m的栽植密度,加強處理,3年后即可根本郁閉。
假設用作主體現象片植或群植時,株行距可挑選80cm×120cm,做到即時栽植即時成景;假設用作綠籬時,株行距可挑選50cm×60cm;假設用作配景、裝點時,則稀密自在,依勢而定。

栽植重點
先在穴底撒上一層混合土雜肥或腐熟的有機肥,墊15cm厚松土。栽植時去除草繩等包扎物,放入穴中,填土踩實,使土球與土壤密接,澆透水,待水進入后再加蓋一層松土,覆土深度比原母竹的入土深度稍高2cm為宜。
3.養護
灑水抗旱
新造竹林如遇盛夏干旱時節,葉片失綠泛黃,需遲早灑水保濕。筍期更需求許多的水分,均應及時灑水抗旱,以保證新造竹林的成活率和幼苗成長。
除草上肥
新栽竹園植株稀疏,林地陽光足夠,雜草簡單叢生。如不及時除草,直接影響新竹成長。6~9月是雜草成長的時節,在每次除草后,每株母竹應追施復合肥0.1~0.2kg,并恰當培土。通過上肥可使葉色濃綠,添加賞識性。

整型修剪
為保金鑲玉竹造型超卓、長勢旺盛、預防病蟲害等,恰當進行整型修剪十分必要。根據現象建造的要求,一般在成長時刻修剪。
上一篇:剛竹如何種植 剛竹種植方法和管理
下一篇:毛竹種植時間 毛竹培育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