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的移栽技術要點
烏桕的移栽宜在春季(4至5月)進行,萌芽前和萌芽后都可栽植,但在實踐中萌芽時移栽的成活率相對于萌芽前、后移栽要低。因為萌芽時,樹液流動較大,其生理活動旺盛,移栽后體內的水分散失的多,而根系由于新移植,還沒有適應土壤環境,不能很好的提供水分,因此最好避開萌芽時的栽植。這也是為什么反季節移栽烏桕的移栽成活率低的原因。夏季溫度高,樹體生理代謝旺盛,蒸騰量大,而根系由于移栽受到破壞,在運輸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一些毒素,這就使得移栽后的根系不能夠及時的為樹體提供水分和養分。這種供給的不平衡最終就會導致樹勢的衰弱,嚴重的就會導致新移栽的烏桕難成活。為此,除常規移栽步驟外在移栽的時候需要嚴格把控幾個環節。

1、移栽時必須帶土球
移栽時必須帶足夠大的土球,土球為胸徑直徑的8-10倍。因城市中土壤條件較差,烏桕大樹栽植時要堅持大塘淺栽,挖1米×1米×1米的大塘,清除塘內建筑碴土等雜物,在塘底部施入腐熟的含有有機物的物質如:有機肥、泥炭土、菌肥等,回填入好土,再放入苗木,栽植深度掌握在表層覆土距苗木根際處5至10厘米。
2、移栽后及時澆定根水
烏桕大樹移栽后應立即澆透定根水,以保證樹根與土壤密接,促進根系發育。一般春季栽植后,應視土壤墑情每隔5~7d澆一次水,連續澆3~5次水;生長季節移栽的大樹則應縮短間隔時間、增加澆水次數;如遇特別干旱天氣,進一步增加澆水頻次。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根系澆水是把雙刃劍,是最容易出問題的補水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兩種錯誤的澆水方式:第一澆水時間間隔過長,次數過少,這樣就不能滿足根系對水分的吸收。第二澆水時間間隔過短,澆水過多,澆水多并不能增加樹木對水分的吸收,反而容易造成兩個不利情況:一是降低了根系主要分布區的地溫,不利于根系生長;二是降低了土壤中的氧氣量,甚至造成缺氧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