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馬丁香植物文化
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zhèn),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圣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jù)說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于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相傳藏族地區(qū)佛教大師宗喀巴誕生以后,在他出生的地方長出一棵白旃檀樹(暴馬丁香樹)。它根粗葉茂,樹上生有約十萬個葉子,每個葉片上都能自然出現(xiàn)一尊獅子吼佛的形象,就連樹皮上也會出現(xiàn)許多天然身像及字跡,故名“袞木”(意為十萬身像)。這棵不尋常的白旃檀樹(暴馬丁香)被佛教信徒譽為菩提樹。

在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宗喀巴在西藏學經(jīng),他父母由青海去信,催他回鄉(xiāng)探親。宗喀巴收信后考慮:回青海路途遙遠,影響學經(jīng),決定不返故里。于是派弟子送去信一封及用鼻血繪成的個人畫像和獅子吼佛像一軸。信中說:“若在我出生的地方,以十萬尊獅子吼佛像及菩提樹(暴馬丁香樹)為中心,建一座佛塔,則如同親晤兒面。”他母親收到此信后,十分悲慟,便將兩尊畫像虔誠供奉。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在其信徒的資助下,依照宗喀巴大師的囑咐,以白旃檀樹(丁香樹)為中心,建了一座佛塔叫塔爾大靈塔。后因塔之盛名,于明嘉慶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又在建塔的地方造了一座寺院叫塔爾寺。寺內(nèi)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經(jīng)堂等十余座大型建筑,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該寺昌盛時僧人達一千余名。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那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此后,暴馬丁香就被西北一些地方的佛門視為菩提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