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膚的種植方法
地膚也被稱作孔雀松,觀音菜,掃帚菜,是一種藜科地膚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膚植株為綠色,秋季氣溫降低,葉綠素被低溫破壞之后花青素顯現本色出來之后整個植株會轉為紅色,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地膚除了觀賞之外,幼嫩莖葉還可食用,具有清熱解毒消火的藥用價值,是黃河流域很多農家夏季的下飯小菜。
地膚喜光,全天接受日照生長良好,明亮散射光條件下葉片顏色由綠色轉為淺綠色,植株纖弱,出現徒長跡象。一般庭院種植和向陽的室內陽臺種植時候光照即可滿足地膚生長需要。

地膚生長對溫度有一定要求,適宜生長溫度在10度到30度之間,可短暫耐受35度以上高溫,種植在室外環境通透處的地膚在接近40度的酷熱環境下也能生長。秋季溫度低于10度之后,地膚生長停滯,葉片開始轉為紅色,成為一道絢爛的秋季風光。
地膚對于土壤要求不高,疏松透氣的園土、砂質壤土、腐葉土已經肥力較差的荒灘沙土中均能生長,在保水性較好的黏土中根系生長受阻,植株整體發育不良,種植時候要避開低洼積水的位置,積水會造成根系腐爛,植株死亡。
地膚一般都是以播種法來繁殖,每年春季清明前后,平整好地表之后就能種植,散播之后淺覆土一到兩厘米,澆透水之后大約一周左右就可出苗。庭院中多年復種基本不需要管理,開春之后溫度回升,上一年自然散落的地膚種子就會萌發,只要注意在幼苗期進行移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