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楠木為何珍貴?
金絲楠木被清乾隆皇帝贊譽為“天地至美”。金絲楠木隱跡于深山老林之中,仿佛神龍見首不見尾。清王朝以后的“細木匠”,引以為自豪的就是一生“動”沒“動”過“神木”?萬千木匠一生甚至未見過金絲楠木。
找金絲楠木是奉旨而行,其名為“探龍”,它不同于東北采參,誰有本事誰想去誰去,私下無旨去“探龍”,輕則拿下,重則判斬?;始业纳裎飫硬坏谩?/span>

金絲楠木行中有句老話:入山千人,出山三百。那時條件極艱苦,自己要背上糧食,風餐露宿,頂風冒雨,最可怕的是疾病,得病以后,領隊的官員就讓病者自己走回去,免得傳染整支“探龍”隊伍,得病者往往未入歸程,已然病餓而死,一路上白骨為標,最可怕的是整支“探龍”隊伍中蔓延傳染病,其結果是整支數百人的隊伍,只見人進去,再無人出來,留下一村一莊的孤兒寡母。人言之,“龍”不好探,會故意設置九九八十一難,過得了此難,也難過彼難。“探龍隊”出發前,所有家屬都披麻帶孝,悲痛如同真出殯,圖得是悲盡有喜,苦盡甜來,驚動“神龍”,讓“神龍”高抬貴手,放他們一道。送殯的“響器”班子,要跟著探龍隊整整走三天,吹奏三天,三天過后,生死有命,那景那情比打仗上前線還悲還苦還凄涼還苦澀,當然隊伍最前面也抬著一道黃裱圣旨,奉旨探龍。打仗還能當逃兵,探龍連逃兵也逃不得,一人違旨,全家乃至全族受害。
金絲楠木都在深山野林,蛇獸盤踞,毒霧毒蟲毒草毒花皆致人命,因為只有在那些地方,金絲楠木才得以生長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