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如何養護?
玉簪花別名玉春棒、白鶴花、玉泡花。白玉簪,百合科,玉簪屬,宿根草本,株高 30cm-50cm。葉基生成叢,卵形至心狀卵形,基部心形,葉脈呈弧狀。總狀花序頂生,高于葉叢,花為白色,管狀漏斗形,濃香,花期6月-8月。同屬還有開淡紫、堇紫色花的紫萼、狹葉玉簪、波葉玉簪等。原產中國及日本。
玉簪性強健,耐寒冷,性喜陰濕環境,不耐強烈日光照射,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且肥沃的砂質壤土。玉簪對土壤要求并不十分嚴格,但是如果有條件,選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效果最好。所用盆土可由腐葉、細砂、園土按體積計以1:1:1的比例配成。玉簪根部粗壯,冠幅較大,通常選用大型花盆進行定植。玉簪喜微潮的土壤環境,不耐旱,澆水不足葉片容易干尖。其對肥料需求不多,除定植在花盆基部施用50克左右的馬蹄片等基肥外,生長旺盛階段還應每半個月追施1次稀薄液體肥料。

當植株抽生花葶后,可以適當多施一些磷肥,例如磷酸二氫鉀等,這樣花朵會開放得更好。它性喜環境蔭蔽,不耐陽光照射,否則葉片容易泛黃。入秋后,隨著氣溫的降低,玉簪的葉片逐漸變黃,開始枯萎,但其地下的根莖卻不會死亡,等到翌年春季天氣轉暖后還會發芽。其喜溫暖的環境,在15℃~30℃的溫度范圍內生長良好。它不怕嚴寒,可耐-20℃的低溫。因此,在我國北方絕大多數地區的陽臺上都能夠露天越冬。在陽臺栽培中,玉簪通常不易罹病,亦很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
玉簪多采用分株繁殖,亦可播種。玉簪分株時間最好是在早春土壤解凍之后進行,分株方法是把母株從花盆內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盤結在一起的根系盡可能地分開,用鋒利的小刀把它剖開成兩株或兩株以上,分出來的每一株都要帶有相當的根系,并對其葉片進行適當地修剪,分割下來的小株在稀釋后的百菌清液中浸泡五分鐘后取出涼干,即可上盆,上盆后馬上用百菌清灌根。分株裝盆后灌根或澆一次透水,3~4周內要節制澆水,以免爛根,但每天需要給葉面噴霧1~3次,這段時間不要澆肥,注意太陽光過強,最好是放在遮蔭棚內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