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鼠尾草栽培技術
栽培期
一般1—2月中旬播種藍花鼠尾草,溫室里面根據需要可隨時播種。基質最好用泥炭+珍珠巖,也可用腐葉土。將培養土過篩放在苗盤內,用500—600倍多菌靈液浸透,稍干后撒播,每平方米1000粒左右。播后覆土再噴上藥液以利種子與基質緊密接觸。蓋上薄膜或玻璃,要遮陰、保持濕潤。5天左右出苗,出苗后逐漸撤掉薄膜,逐步加強光照。每周用1000倍百菌清或甲托防猝倒病,連續2—3次。真葉2對時,可移植于小盆中,一周后正常水肥管理,每7—10天澆一次復合肥液150PPM,(相當于10公斤水放1.5克肥),每次澆水加入稀薄的有機肥液。栽培土質以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為佳。
定植前若土壤混合有機肥,生育將更佳。3對真葉時留1—2對真葉摘心,促發側枝。上盆后溫度降至18℃,過一個月可至15℃。15℃以下葉黃或脫落,30℃以上則花葉小,停止生長。生長期施用稀釋1500倍的硫銨,以改變葉色,效果較好。低溫下不要施用尿素。

中期
播種育苗種子每克920粒左右,一般選擇200或者288穴盤進行播種,介質一般選擇進口育苗草炭土或者經過消毒的國產育苗草炭土,其pH值應為5.5至5.8。播種后,需覆蓋一層薄薄的蛭石,然后用薄膜覆蓋,發芽適溫為20℃至23℃,發芽天數為5至8天。
發芽第一階段胚根出現,并且根開始形成。此階段不用施肥,但保持育苗介質的濕潤非常重要,需要一定的光照。出苗后逐漸撤掉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