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菊種植技術
荷蘭菊為頭狀花序,密生,花期8-9月份,花色有藍、紫、紅、白等。常用播種、扦插和分株繁殖,播種4月春播,播后12—14天發芽,但優良品種易退化。扦插在春、夏季進行,剪取嫩莖作插條,插后18—20天生根,分株在春、秋季均可進行,一般每3年分株1次,為了使期株型豐滿,花繁色艷,在栽培中應注意:
1.適時修剪和摘心。荷蘭菊是耐修剪植物,通過摘心和修剪可促使花朵繁密。
2. 施肥和澆水。栽種前應施足基肥,生長期每2周追施1次稀薄餅肥,促使生長旺盛。同時酌情澆水,天旱時要及時澆水。

3. 在栽培中發現病蟲害要及時噴施藥劑。荷蘭菊一般易感染白粉病,種植時不宜過密,注意控制濕度和通風,一旦發現染病要及時噴施藥劑。
栽培繁殖:繁殖法有分株和扦插法,有的品種分蘗力極強,可直接用分栽蘗芽的方式,極易成活。扦插于夏季進行,在18℃左右的條件下,10天左右即可生根。在濕潤肥沃的土壤中生長良好,開花繁茂。
生長季節10-15天追施稀薄肥料1次,并注意及時澆水,入冬前澆凍水1次,即可安全越冬,翌年由根部重新萌芽,長成新株。每2-3年應分栽1次,剪除老根,將每株分為數叢,重新栽植。經常修剪,控制花期和植株高度。選擇向陽和通風場所栽植,定植或盆栽苗高1厘米時,可進行摘心,促使多分枝。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