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玉蘭的歷史文化
據了解,自春秋戰國至清朝,玉蘭都是布置宮庭綠化必不可少的植物品種。秦統一中國后,秦始皇便于京都長安的驪山附近以舉國之力營建阿房宮和上林苑,大興土木,廣種花果樹木,所引種花木中即包括木蘭。從唐代開始,玉蘭、海棠、牡丹、石榴合綴成 “玉堂富貴多”,形成了中國皇家園林特有的榮華富貴的景象。清朝乾隆皇帝為慶賀其母后壽誕,在清漪園(頤和園前身)大興土木,栽植大片白玉蘭和紫玉蘭,花開時節,有“玉香海”之稱。
玉蘭作為“佛家花”的歷史也由來己久,其與銀杏、松、柏等同為寺廟園林中的常見樹種,早在唐宋時期便被廣植于寺廟之中。如北京大覺寺的古玉蘭花開時吸引眾多游人前往觀賞。

歷代以來有關玉蘭的詩詞文賦更是數不勝數。最早的應該就是屈原的《離騷》了,“朝寨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菊之落英”……仍為今人吟誦之佳句。而作為一代名君的康熙面對皇苑中雪濤云蔚狀的玉蘭花景更是詩興勃發,其《玉蘭》詩云:“瓊姿本自江南種,移向春光上苑栽。試比群芳真皎潔,冰心一片曉風開”,抒發其作為千古一帝指點世間萬物的帝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