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適合種植哪些樹?
1、檉柳
檉柳是適于鹽堿地生長的泌鹽植物,在0-10厘米土層含鹽量為1.025%,PH為8.21的條件下,天然林生長良好。在1米土層含鹽量0.55%時,插條造林生長良好,海嘯時檉柳被海水浸泡十天不顯受害。
2、堿蓬
堿蓬是一種鹽生植物,俗稱“鹽蒿”、“海鮮菜”,生于海濱、荒地、渠岸、河谷、路旁、田邊等含鹽堿的土壤上。
堿蓬的耐鹽性很高,在含鹽量高達(dá)3%的潮間帶(幾乎任何植物都很難生長的條件下)也能稀疏叢生,是一種典型的鹽堿指示植物,它們能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生長性狀及顏色差異:在濱海的潮間帶或者部分澇洼積水地帶,它們是呈紫紅色;而在地勢較高或者距離海邊較遠(yuǎn)的內(nèi)陸鹽堿地,它們則呈現(xiàn)綠色。
3、沙棗
沙棗是中國西北地區(qū)最常見的樹種,它能忍受硫酸鹽為主的鹽土。沙棗還有降低土壤鹽分的作用。據(jù)測定,沙棗具有很強的耐鹽能力,雖然生長受到抑制,但經(jīng)良好的撫育管理,仍能成林。
因此,根據(jù)沙棗的耐鹽能力,可栽植在未經(jīng)改良的中、重鹽漬化土壤上。沙棗的高耐鹽性使它成了鹽堿地營造農(nóng)田防護林的主要樹種。
4、沙棘
沙棘喜光,耐寒,耐酷熱,耐風(fēng)沙及干旱氣候,對土壤適應(yīng)性強,可以在鹽堿化土地上生存,被廣泛用于水土保持,是防風(fēng)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優(yōu)良樹種。
我國是沙棘屬植物分布區(qū)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的國家。目前有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河北、甘肅等19個省和自治區(qū)都有分布。
5、紫穗槐
紫穗槐本身并不是鹽生植物,但它有阻鹽能力,抗鹽堿能力也較強,在濱海鹽堿地區(qū),紫穗槐在土壤含鹽量0.4471%,根際土含鹽量0.3%左右尚可成活生長;但土壤含鹽量0.7134%,根際土含鹽量達(dá)0.5%左右時則明顯受害,葉色變黃脫落。
紫穗槐耐水澇、抗海嘯能力較強,它不僅耐堿,還有改良鹽堿地的作用。在河北省內(nèi)陸鹽堿地上,營造紫穗槐林,五年內(nèi)可將土壤含鹽量由千分之六下降到千分之一二,而且還可同時獲得大量的肥料、飼料、燃料和編織原料。一般情況下,紫穗槐在土壤含鹽量0.5%以下生長正常,營造紫穗槐林是改造重鹽堿地的一條有效途徑。
6、白榆
在東北蘇打鹽堿土地帶,在0-37厘米土層內(nèi),可溶性鹽分為0.38%時白榆可生長良好;在山東沿海氯化物鹽堿土上,白榆適生于土壤含鹽量為0.3%左右的粘壤土上。在已脫鹽的鹽堿地上,土壤的堿化度是直接影響白榆生長的限制因子。土壤堿化度達(dá)13%,白榆尚能正常生長,達(dá)20.1%時生長較差,達(dá)到25%時,生長極差或死亡。

因此,白榆可選擇在土壤含鹽量0.8%以下的鹽漬化土壤上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