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適合做造林綠化品種
烏桕(學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是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為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烏桕以根皮、樹皮、葉入藥;種子外被之蠟質稱為“桕蠟”,可提制“皮油”,供制高級香皂、蠟紙、蠟燭等;種仁榨取的油稱“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假種皮為制蠟燭和肥皂的原料,經濟價值極高。其木是優良木材。

烏桕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是一種色葉樹種,春秋季葉色紅艷奪目,不下丹楓。陸放翁詩中有“烏桕赤于楓”之句。我國七大秋季觀賞紅葉景區中,多數是由烏桕樹種組成的林相,所謂“廬山秋色紅葉,烏桕幾占多數”;《長物志》:“秋晚葉紅可愛,較楓樹耐久,茂林中有一株兩株,不減石徑寒山也”。葉落后,滿樹白色種子覆蓋樹冠,宛如積雪,亦可觀賞。
烏桕原產長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在北方地區栽培較少。近年來青島地區小區綠化有部分應用,多為南方苗源,可露地過冬,但生長量較小,樹形纖細,樹冠不夠茂盛。2013年青島市林木種質資源調查發現,即墨市田橫島度假區筆架山和西風山,有樹齡約80年的烏桕樹百余株,蓮花山,黃山,鶴山等地也有分布,生長勢強,無病蟲害,秋天樹葉變黃、變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