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可做藥材
藥材名稱:合歡皮
別名:合昏皮、夜臺皮、合歡木皮
采收加工:夏、秋間剝皮,切段,曬干。
藥用部位:樹皮

產地:東北、華東、中南及西南各地
科:豆科
原植物:合歡
植物情況:落葉喬木
合歡樹高可達16m。樹干灰黑色;嫩枝、花序和葉軸被絨毛或短柔毛,托葉線狀披針形,較小葉小,早落;二回羽狀復葉,互生;總葉柄長3-5cm,總花柄近基部及最頂1對羽片著生處各有一枚腺體;羽片4-12對,栽培的有時達20對;小葉10-30對,線形至長圓形,長6-12mm,寬1-4mm,向上偏斜,先端有小尖頭,有緣毛,有時在下面或僅中脈上有短柔毛;中脈緊靠上邊緣。
頭狀花序在枝頂排成圓錐大辯論花序;花粉紅色;花萼管狀,長3mm;花冠長8mm,裂片三角形,長1.5mm,花萼、花冠外均被短柔毛;雄蕊多數,基部合生,花絲細長;子房上位,花柱幾與花絲等長,柱頭圓柱形。
莢果帶狀,長9-15cm,寬1.5-2.5cm,嫩莢有柔毛,老莢無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合歡皮藥材性狀:本品呈淺槽狀或卷成單筒狀,長40-80mm,厚1-3mm。外表面灰褐色,稍粗糙,皮孔紅棕色,橢圓形。內表面平滑,淡黃白色,有縱直的細紋理。質硬而脆,易折斷,折斷面裂片狀。氣微香,味微澀,稍刺舌,而后喉部有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