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開暮合的合歡葉
合歡的另一古名叫做合昏,也稱夜合。古人很早就發現合歡具有感夜性:傍晚天色昏暗時,合歡的二回羽狀復葉就會閉合,它的羽片會朝主葉軸方向合攏,小葉也會下垂,成對閉合。
感夜性的原理是合歡復葉羽片和小葉基部的上下兩側細胞,結構有所不同;當細胞質膜和液泡膜感受到光線變化時,就會給兩側細胞帶來不同的膨壓變化,使得羽片和小葉朝一定方向彎曲。

清代的風流才子李漁對合歡的解釋偏向第二種,即男女之事。《閑情偶寄》云:“此樹朝開暮合,每至昏黃,枝葉互相交結,是名合歡”。
李漁認為萱草忘憂不靠譜,合歡可是有實打實的好處,因此萱草可以不種,合歡必須要種,而且必須要種在夫妻臥房附近——此所謂“合歡之花宜置合歡之地”。夫妻二人分開或是合體,與合歡的葉子打開或合攏應當同步,這樣對人和樹都有好處,“人開而樹亦開,樹合而人亦合。人既為之增愉,樹亦因而加茂,所謂人地相宜者也。”他還認為最好用夫妻合浴的隔夜洗澡水來澆合歡樹,還信誓旦旦地說,這方法是我親測有效,你要是不信,自己種兩棵樹去對比下試試。
上一篇:夏季之花-合歡
下一篇:“和心志”的合歡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