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葉榆植物介紹
金葉榆(學名:Ulmus pumila cv ‘Jinye’)是榆科,榆屬落葉喬木,高可達10米,樹皮灰褐色淺縱裂,單葉互生,葉片卵圓形,金黃色,葉緣具鋸齒,葉尖漸尖,互生于枝條上。聚傘花序葉腋,果翅黃白色,果梗較花被為短,中國北方地區4-5月開花,果期6-7月。
2004年河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栽培成功。金葉榆屬陽性樹種,喜光,耐旱,耐寒,耐貧瘠,不擇土壤,根系發達,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快,壽命長,葉面滯塵能力強。
金葉榆枝條密集,樹冠豐滿,造型豐富。廣泛應用于道路、庭院及公園綠化。

形態特征
金葉榆屬落葉喬木,葉片金黃色,有自然光澤;葉脈清晰,質感好;葉卵圓形,平均長3~5cm,寬2~3cm,比普通白榆葉片稍短;葉緣具鋸齒,葉尖漸尖,互生于枝條上。金葉榆枝條的萌生力很強,一般當枝條上長出大約十幾片葉子時,腋芽便萌發,長出新枝,因此金葉榆的枝條比普通白榆更密集、樹冠更豐滿、造型更豐富。

生態習性
金葉榆根系發達、耐貧瘠、水土保持能力強,對寒冷、干旱氣候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在我國東北、西北的廣大地區生長良好,同時有很強的抗鹽堿性,在沿海地區可廣泛應用。其生長區域北至黑龍江、內蒙古,東至長江以北的江淮平原,西至甘肅、青海、新疆,南至江蘇、湖北等省,是我國彩葉樹種中應用范圍最廣的一個。

金葉榆屬陽性樹種,喜光,耐旱,耐寒,耐貧瘠,不擇土壤,對寒冷、干旱氣候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同時具有抗鹽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