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害可以使側柏發生大面干枯?
引起側柏大面及干枯的病害是側柏葉枯病的可能性最大,該病是近年來在柏樹上剛剛發現的一種葉部病害,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發生,在江蘇、安徽等地發生最為嚴重。
而且該病一旦發病,發病速度十分迅速,死亡率或者瀕于死亡率更是高達20%左右。在發病季節,發病植株常常呈現出一片枯黃,像火燒一樣,僅僅梢部會殘留一些綠葉。
發病癥狀:
柏樹葉枯病在園林上主要危害側柏、以及小龍柏,圓柏、中山柏等。主要危害植株當年的鱗葉、以及綠色的嫩枝。當側柏受害后,樹冠常常會出現似火燒狀的凋枯,不易掉落,待第二年春天才會被風吹落。
在發病初期,受害鱗葉大多由鱗葉的前端逐漸向下枯黃,或者是從鱗葉的中部、莖部首先失綠,然后再向全葉發展,最后由黃色變褐枯死,像火燒一樣。

受害植株一般是樹冠內部和下部發生嚴重,當年的秋梢基本上不會受到傷害。受害枝條枯死后,在側柏的主干或枝干上有時還會萌發出一叢叢的小枝葉,也就是所謂的“樹胡子”。
發病規律:
該病病原菌一般在病枝上越冬,發病時間在不同地區會稍有差異,一般來說都是第二年春天4-5月開始發病,發病初期往往無法引起重視,待盛發期7-9月,病害蔓延嚴重時,大家才開始防治。
發病條件:
該病的病原菌為弱寄生菌,在柏樹上的潛伏期可達二百多天,所以說任何可能引起樹木長勢衰弱的原因都有可能會誘發該病的發生,比如:
柏樹生長的立地條件較差,土層較為淺薄、或者周圍土壤透氣性不好等原因,容易誘發該病發生;
同等生長環境條件下,較為老齡的柏樹也容易發生該病害;
水肥管理較差,長期干旱、或者土壤貧瘠,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時,也容易誘發該病的發生;
當側柏種植密度過大,周圍透風性、透光性較差,或者林內濕度較大時,該病的發生也更為嚴重;
栽植于道路兩旁,冬季長期會有含有融雪劑的雪水流入時,會增加土壤的含鹽量,也會容易誘發該病發生;
剛剛移栽的樹木,樹勢還沒有完全恢復,此時也容易被該病侵染;
該病菌的侵染時間每年只有1次,主要為每年的6月中旬左右,隨雨水或者風力進行傳播,然后在植株上潛伏,待第二年再開始發病;所以說該年6月份的降雨情況,將會影響第二年該病的發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