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柏紫紋羽病
危害特點:龍柏紫紋羽病初發生于細支根,逐漸擴展至主根、根頸。主要特點是病根表面纏繞紫紅色網狀物,甚至布滿厚絨布狀的紫色物,后期表面著生紫色半球形核狀物。病根皮層腐爛,極易剝落,木質部初呈黃褐色,濕腐,后期變為淡紫色,木質朽枯,爛根具有濃烈蘑菇味。輕病樹勢衰弱,葉黃早落,重病樹枝條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地上部分癥狀描述:少數植株枯死到成片枯死,由中央擴展到周邊。樹冠長勢衰弱,頂梢嫩芽生長量少;葉小發黃易干枯脫落;枝條干縮,最后全株枯萎死亡。感病初期用手指甲剝離枝條皮層,表皮極易與韌皮部粘連,一同脫離木質部,且韌皮部呈黃褐色。感病中期,枝條由先端開始萎縮并向主干方向擴展,再用手指甲剝離皮層時較困難?;疾≈泻笃谥l常出現先端干枯死亡的現象。
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體、菌索或菌核在病根或土壤里越冬。菌核有抵抗不良環境條件的能力,能在土內長期存活,待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菌絲體。菌絲體集結組成的菌索(菌絲束)能在土內或土表面延伸,接觸到健康小龍柏根部后即直接侵入。

土壤pH適應范圍pH 4.2-7.8,最適pH 5.2-6.4。每年4月份開始發病,7-8月份為發病盛期,有大量植株枯死;低洼潮濕、排水不良的地區尤為嚴重;10月份后病情好轉,少數萎蔫植株可萌發新葉。
引起紫紋羽病的原因主要有:
1.立地條件 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所需要的回填土主要有兩類:一是原來的土壤翻動回填,土體中混有大量建筑渣料和垃圾;二是農田土,雖保留著原土特點,但土壤肥力逐年下降。這些土壤一般表層容重高;固相和液相相對偏高,氣相偏低;板結粘重、排水不良;缺乏有機質,貧瘠。導致植株長勢衰弱、根部發育不良,抗病性降低,十分有利于紫紋羽病侵害。
2.栽植密度 小龍柏常大面積高密度栽植,綠地內透光、透氣性差,土壤長期陰濕,加重紫紋羽病病原菌的繁殖與侵染,種植密度越高越易于發病。
3.濕度 每年7-9月高溫季節,不科學的定式抗旱澆水,由于龍柏色塊內層通風性低,土壤排水能力差,水分蒸騰、蒸發少,容易造成內澇外旱,常出現小龍柏紫紋羽病由中央向邊緣擴展現象。
防治措施:
1.改良土壤 摻沙改粘,改善土壤的通氣、排水能力;深翻整地,除去石渣,加深活土層;在翻松(挖掘)土壤過程中,摻入泥炭、碎樹枝、腐葉土等多孔性有機物,增加土壤孔隙度;增施有機肥和鉀肥,保證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酸性土壤栽植前施用生石灰可起到較好的防病效果。
2.合理定植 確定小龍柏合理栽植密度,給予充足的生長空間。避免大面積單一栽植,增加植物的多樣性,建立一個相對平衡的生態系統。
3.科學澆水 夏季科學控制澆水,實行上午澆水,避免晚上澆過夜水;澆水時要有針對性和選擇性,注意適量,通常是洼地少澆,坡地多澆,綠帶、色塊澆水內少外多;干則澆透,不干不澆。
4. 加強養護管理 七月上旬對所有栽植區域進行檢查,發現地勢低洼,排水不良之處,應立即建立排水系統,徹底防止雨季積水現象。在發病季節進行適當修剪,尤其是植株的下層蔭閉度過大的要疏枝,增加根系表土的通風透光。
5. 做好苗木檢疫工作 引進小龍柏苗木時要嚴格檢查,選用無病苗木。對可疑苗木進行消毒處理,常用方法有7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到1000倍浸苗10到15分鐘,清水洗凈。
6.化學藥劑防治 栽植時對苗木土球進行噴淋處理,可以用根腐消30倍液配合速生根粉劑噴淋土球。對栽植區龍柏樹進行灌根處理,用速生根配合土輕松600倍液進行灌根處理,既能快速發生毛細根,又能起到土壤的殺菌消毒作用。枝葉上使用優樂凈800倍液對枝條和麟葉進行噴霧。
7.病樹的治療
對于發病較輕的植株,可扒開根部土壤,找出發病的部位,并仔細清除病根,然后用土輕松600倍液傷口消毒。對于已經腐爛的根,把爛根切除,再澆施藥液或撒施藥粉。刮除的病斑,切除的霉根及病根周圍扒出的土壤,都要攜出綠地之外,并換上無病新土。
8.死樹的處理
及時清除死樹并消毒,防止病害進一步傳播。將已枯死的龍柏立即拔除燒毀(徹底清除土壤中的殘根、爛根、爛皮等帶病殘體),栽植穴晾曬1-2天(千萬不要選擇陰雨天,若是不確定是否有陰雨天,此項措施可省略不做)。然后對病穴及周圍的樹木和土壤進行消毒。
上一篇:龍柏紅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