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麻莖腐病,怎么治?
劍麻為龍舌蘭科龍舌蘭屬的一個種,多年生草本。葉片似劍,故名劍麻。原產墨西哥尤卡坦(Yucatan)半島,1901 年引入中國臺灣,1928年傳至海南省。曾在廣東、廣西、福建、四川和浙江等省(自治區)南部試 種和進行生產。葉片蓮座排列,挺直,劍狀。
劍麻莖腐病
為害癥狀病株葉片淺綠色。多數在割麻留下的葉樁上呈水漬狀濕腐, 產生黃褐色或紅褐色病痕,手壓之有汁液流出。腐爛逐漸蔓延到鄰近未割的葉片基部,染病組織濕腐,麻葉萎蔫下垂。濕腐的葉基和莖干組織有臭味。縱剖病株軀干,可見從染病葉基向內擴展而形成的黃褐肥壞死病痕,病健交界處有紅色暈圈。在葉樁切口、心葉軸心內可見許多黑色霉狀物。

防治方法
①使用石灰:使用石灰既能防病,又能增長,還能提高出麻率。一般病田按 0.5kg/株,非病田按 0.25kg/株的用量施用,連施 2~3 年;
②調整割葉期:感病田和易感病田的割葉期可調整到低濕期。原來6月前割葉的提前至3月上旬前割葉;原7月后割葉的推遲到11月上旬后割 葉。注意不要反刀割葉;
③藥劑防治:感病田和易感病田應在割葉后3天內用40%滅病威 200 倍或 25%多菌靈 400 倍藥液噴灑割口,藥液用量為20~25kg/666.7m ;
④培育和種植抗病品種。
下一篇:劍麻斑馬紋病,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