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介紹
苦楝(楝、楝樹)是楝科楝屬下的一種,產我國黃河以南各省區,較常見;生于低海拔曠野、路旁或疏林中,目前已廣泛引為栽培。廣布于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溫帶地區也有栽培。
苦楝屬于落葉喬木,高15-20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分枝廣展,小枝有葉痕。葉為2-3回奇數羽狀復葉,長20-40厘米;小葉對生,卵形、橢圓形至披針形,頂生一片通常略大,長3-7厘米,邊緣有鈍鋸齒,幼時被星狀毛,后兩面均無毛,圓錐花序約與葉等長,花芳香;花瓣淡紫色,倒卵狀匙形,兩面均被微柔毛,雄蕊管紫色,花藥10枚,花柱細長,柱頭頭狀,核果球形至橢圓形,長1-2厘米。
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苦楝在南方園林景觀中多用作常規喬木層植物,花期具有很高的觀賞性,也可作為特定的觀花植物和芳香植物,搭配靈活,可作為主景樹、庭蔭樹、行道樹等。
苦楝喜光,不耐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寒能力較弱,華北地區幼樹易受凍害,不建議越過秦淮線引種。其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在酸性、中性、鈣質土和鹽堿土中均能生長,稍耐干旱和瘠薄,也能在水邊生長,喜歡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萌芽能力和抗風能力較強,生長快,對氯氣的抗性較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