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梅的經濟價值
珍珠梅,形態特征,薔薇科 珍珠梅屬,落葉灌木,高2 m。枝條開展。小枝稍屈曲,初時綠色,老時暗紅褐色或暗黃褐色。冬芽卵形,紫褐色,羽狀復葉,小葉11~17,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7 cm,寬1~3 cm。圓錐花序,花梗長5~8 mm,花徑10~12 cm,萼筒鐘狀,花瓣矩圓形或倒卵形,白色。果梗直立,萼片宿存。花期7~8月,果期9月。
珍珠梅喜光,耐蔭,在強光下常表現少量焦葉,耐-52℃的低溫,耐旱,在半十旱地區,連續50~80天無雨的情況下也能正常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側根發達,萌芽力、萌蘗力均強,根蘗較多。

珍珠梅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青海、陜西、甘肅、山西、河北、河南等地。
珍珠梅樹冠對降雨平均截持率為27~60%,3年生高叢珍珠梅林地枯落物干重為0.523 t/hm2,可吸收降水0.5 t。其林地水的人滲速率較無林地高0.88倍。其根有50.81%分布在1~20 cm土層內,固土作用較強。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珍珠梅對SO2有較強的抗性,對Cl2及HCl氣體抗性較差。
珍珠梅可作燃料,嫩枝葉可作肥料,為蜜源植物;莖皮、枝條和果穗可入藥;珍珠梅花蕾圓形、潔白如珍珠,花開似梅,廣泛應用于城市園林中,是我國北方城市園林中普遍栽培的木本觀花灌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