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名字的由來
法桐一般指三球懸鈴木,三球懸鈴木的葉子似梧桐,誤以為是梧桐,而“法國梧桐”也并非產(chǎn)在法國。17世紀,在英國的牛津,人們用一球懸鈴木(又叫美國梧桐)和三球懸鈴木作親本,雜交成二球懸鈴木,取名“英國梧桐”。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懸鈴木(指一球美桐和二球英桐)大量傳入我國,主要由法國人種植于上海的法租界內(nèi),故稱之為“法國梧桐”,簡稱“法桐”或“法梧”,其實既非法國原產(chǎn)亦非梧桐。實際上現(xiàn)在作為行道樹種植的懸鈴木中大部分是二球懸鈴木,也就是“英桐”,少數(shù)是一球懸鈴木“美桐”,而真正的三球懸鈴木“法桐”卻少之又少。

法桐屬落葉大喬木,高達30米,樹皮薄片狀脫落;嫩枝被黃褐色絨毛,老枝禿凈,干后紅褐色,有細小皮孔。
葉大,輪廓闊卵形,寬9-18厘米,長8-16厘米,基部淺三角狀心形,或近于平截,上部掌狀5-7裂,稀為3裂,中央裂片深裂過半,長7-9厘米,寬4-6厘米,兩側(cè)裂片稍短,邊緣有少數(shù)裂片狀粗齒,上下兩面初時被灰黃色毛被,以后脫落,僅在背脈上有毛,掌狀脈5條或3條,從基部發(fā)出;葉柄長3-8厘米,圓柱形,被絨毛,基部膨大;托葉小,短于1厘米,基部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