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技術(shù)與養(yǎng)護管理詳解
1、娜塔櫟的特征和優(yōu)勢
娜塔櫟——殼斗科櫟屬植物,落葉大喬木,形態(tài)特征為主干直、高大、呈塔狀;葉片深綠,隨秋季逐漸變紅或紅棕色。娜塔櫟在我國尚未分布,主要由國外引進。
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的城市道路綠化中,多采用常綠植物,色彩也比較單一。而娜塔櫟在道路綠化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如:娜塔櫟的主干直立光滑,能夠營造出整齊劃一的道路景觀;樹形高大、樹冠呈塔狀,能夠起到較好的防止風沙的效果;葉片深綠,會隨著秋季的到來逐漸變紅,能夠豐富道路不同季節(jié)的景觀效果。由于江陰地區(qū)的市政道路缺乏此類樹種,因此也決定引種該物種,以營造更豐富的城市道路色彩和觀賞性。

2、娜塔櫟的種植難點
娜塔櫟喜排水良好的沙性、酸性或微堿性土壤,適宜年平均10℃~16℃,耐寒溫度最低可達-17℃;耐水濕性、抗旱性也極強。而江陰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mm以上,土壤主要為黃泥土,呈中性或弱堿性,比較適宜娜塔櫟生長。但是在本次的市政道路綠化工程中,要求娜塔櫟種植在人行道上的樹穴里(人行道比瀝青路面高10cm,基層跟瀝青路的基層相同,是灰土層及水溫層,道板磚下面是混凝土層),樹穴在混凝土層間,這對娜塔櫟的種植施工以及后期生長都帶來了較大影響,因此對其種植施工過程和后期養(yǎng)護管理提出了高要求。
上一篇:木槿樹
下一篇:娜塔櫟的種植技術(shù)